尔巴阡山。也就是距离布加勒斯特还有超过100公里。
卡尔大公看过大量关于奥斯曼军的战报,他们的行军速度绝不该有这么快。
当然,这支率先抵达布加勒斯特南部的奥斯曼军队,就是托皮日斯新军——法国人训练出来的精锐部队。
卡尔大公此时有些后悔,当初应该从摩尔达维亚借道,沿东喀尔巴阡山南下。那样,他此时应该已经抵达布加勒斯特了。
但他为了达成进攻的突然性,选择翻越南喀尔巴阡山。
这样虽然沿途有不少山路,行军速度较慢,但只要穿过了奥尔特山口,他就能在一望无际的瓦拉几亚平原上肆意切割奥斯曼军队了。
然而,如果奥斯曼人率先占领了布加勒斯特,他就不得不在那里展开攻城战。
他手下只有5万士兵,而奥斯曼人却有11万大军。
这么大的兵力差距之下,要是进行野战的话,他还能依靠对整体战局的把控,寻找敌军薄弱处实现击溃。
但换作攻城战,很可能半年时间都无法结束战斗。
他当然没有半年时间可以消耗。
他甚至连三个月都没有。
普鲁士人虽然因为俄军突然出现在利沃尼亚,而惊慌失措地将部队调往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但法国人却已明确地告诉他,俄国并没有进攻普鲁士的打算。
所以,普鲁士人用不了多久就会反应过来,并重新展开对西里西亚的进攻。
他必须在那之前解决瓦拉几亚的战斗,然后率军北上。
算上行军所需的时间,他大概只有一个月用来击败奥斯曼人。
卡尔大公再次看向地图,随口问传讯官道:“奥斯曼人的前军主力有多少人?”
“这,还不清楚,元帅大人。”
“嗯?”卡尔大公疑惑地看向他,“不是已经发现他们的前锋了吗,为什么不继续向南侦察?”
“骠骑兵又向南深入了3里,都未发现其他敌军。”
卡尔大公顿时眯起了眼睛。
一种可能是奥斯曼人在布置伏击。
另一种可能就是他们的前后部队脱节了。
奥斯曼人应该不会猜到自己是从正北方向翻越喀尔巴阡山前往瓦拉几亚的——正常的行军路线是从西侧的赛维林绕过喀尔巴阡山,或是从东侧的摩尔达维亚走。
所以,奥斯曼人要布置伏击的话,就要选在瓦拉几亚的东、西两侧,而那里只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根本无法隐藏部队。
看来,只能是他们的主力部队远远落在了前锋的后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