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不可能死死盯着某个单位的训练,真没想到弯津工兵自己进化到这种地步了,估计在队内没少自己卷自己。
大概是灾荒时裁军的原因?不肯卷的,表现不好的,都被裁走去当治安官、民兵训练官了?
竞争上岗果然有好处,以后还是要时不时裁一裁,清一清不肯上进的家伙,不能把军队养出得过且过的思想。
当然,这也是弯津军福利待遇够好,很多人都不想失去这份易受尊敬且高薪的工作,不然也卷不起来。
“不错,回头给工兵军官记功,今年工兵里的标兵选拔也要翻倍,个人奖励要格外从优。”原野吩咐一声,这种认真工作的部下,当然要给予肯定,给予实质性的好处,以鼓励他们接着自己卷自己,越来越优秀。
工兵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曰本中古时代,尤其重要。
这时代,到处都是大小豪族,是个国人众就要占村为王,织田信长、今川义元等一大批大名都十分反感这一点,都想把地方的统治权全都拿到自己手中,但他们却一直拿不到,主要原因就是地形限制。
曰本是个多山多河的岛国,三里一座山,十里一条河纯属正常现象,而这种天然分割的地形,征伐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以这时代的交通条件,你走两步就遇到一条找不到渡口的河,走两步就遇到一片湿地烂泥地,有时真的没招。
军队和单人不一样,军队过河没那么好过的,有时一条小河把一条军队挡上三五天都很正常,更是十分容易导致补给送不上来,军队走着走着自己就崩了。
战国时代的曰本军队采用的办法,就是硬走,走到哪抢到哪,村里的米要抢,杂粮要抢,鸡也要抓走,不然补给不够,而更重要的是,屁股后面有这么多“天险”,万一打输了,想逃跑减少损失都很难。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尾张之虎”织田信秀带着万把人去攻打稻叶山城,一不小心被斋藤道三打崩了,被人一路追到河边,结果没桥,七八千人抢那么几十条船,当场就淹死了上千人——正面交战都没死这么多啊!
原野不肯坐船过河也是这个原因,他可不想走织田信秀的老路。
这天下没有必胜之仗,未胜要先虑败,哪怕弯津军足够强也要坚持保证后路通畅,保证就算战事失利也要有退路,所以他是一定要造了桥才肯率军过河的。
背水一战,决死反扑,大获全胜这种事,放在小说里看看热闹就行了,他手下的军官要敢这么做,他第一个送他上军事法庭,枪毙时间少于五分钟就算他的错。
这种人枪毙了绝对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