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员乃至诸多权贵,就得考虑是玉石俱焚,还是开城投降了。
有杨沅在中原地区优容对待的众多降臣做榜样,相信其中大多数金国官员都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毕竟,完颜亮此人,因其所做所为,尤其是好夺臣子妻女的恶劣行为,实在找不出那么多忠心耿耿于他的人来。
大军运动,沿途车马不停。粮草、攻城器械、盔甲、兵器,源源不断地运往洛阳。
车水马龙,好在此时冰天雪地。
虽说寒冬时节,行路多有不便,但也有便利之处:
那就是夯土的路面不至于遭到太大的破坏,冻土之下,还是比较结实的。
如果是春暖开时节,亦或多雨季节,那就要带来很多麻烦。
饶是如此,一些路段也需要休整,因此征募了一些专门负责修桥补路的民夫。
这些人大多是“禁奴令”颁布后,选择离开旧主的,亦或是在战争中失去营生的百姓。
如此一来,倒也给他们提供了一条生路。
洛阳周边地区,还有一些小城镇仍在金军控制之下。
可是大宋丞相亲率大军滚滚而来,想要抵抗,不过是螳臂挡车。
便连汜水关和虎牢关这等险隘,在大炮轰击、大军压境的双重威慑之下,也不过两日而克。
洛阳守将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这些驻扎于小城镇的金兵全部归拢到洛阳城内,充实洛阳防御。
奈何,洛阳守将完颜铁犁却担心其中混有宋军奸细,也担心涌入洛阳的人太多,粮草供给不上,因此坚闭城门不纳。
如此一来,哪怕是那些还有心一战的金军将领,也只能选择向宋军投降了。
杨沅的前锋大军抵达洛阳附近时,已经是上元节前后了。
这个上元节,洛阳城中根本无人有心过节,一个上元,过得凄凄惶惶。
洛阳外围的永宁、宜阳、新安等小城,相继落入邵宏渊之手,从而对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随后,杨丞相也率大军亲自赶来了。
杨沅赶到,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从蔡珪手下留下的金国国书,射进了城去。
他把蔡珪赶走了,但是盖着金国皇帝大印的国书,却搜出来留下了。
从邵宏渊开始,一位位将领陆续赶到,陆续增兵,在对洛阳的心理压力达到极致之时,他又祭出了这件摧毁斗志的大杀器。
皇帝陛下居然在向宋人乞和,而且宁愿交还整个中原之地!
其中自然是包括洛阳的。
所以,我们就他娘的是弃子啊!
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