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个月就行。”
“你们这里现在有多少人?难道打算在这里长待?”露西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忍不住问道。
萧金浪明白露西惊讶的原因,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目前只有一百多人,但估计过几天,人数恐怕就要增加到五六百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一直在尽力与弗吉尼亚州乃至更远地区的华人华侨、留学生、商务人员以及游客保持联系。
如果他们有需要,都可以就近找到我们预先设立的避难所。
此外,我们对其他族群中拥有医疗专业知识的人员也持开放态度。已经有几名附近小城镇的医生和护士带着药品和医疗器械赶来入住。”
萧金浪想起当初在‘电力飞行’的测试农场第一次见到周青峰时,那里就在进行各种“备战备荒”的工作,仿佛要应对什么天灾一般。
而现在,所有‘电力飞行’在米国的员工都恍然大悟,明白了为什么他们的年轻总裁会如此重视枪械使用和末日生存技能的培训。
在老萧此刻看来,周青峰所有看似荒诞不经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清晰而令人震惊的目的。
那小子早已预见到了这场病毒的爆发,并且清楚地知道其危害将是多么的惨烈。
尽管华盛顿特区的网络仍然处于瘫痪状态,但米国其他地区的信息流通并未完全中断。
短短几天之内,全米国乃至全球的舆论场可谓是风起云涌,各种观点和信息如同汹涌的潮水般相互冲击。
‘东大’反应迅速,在察觉到事态不妙的第一时间就采取了严厉的封锁措施,已经下定决心大不了‘关起门来’,自我发展。
反正国家地大物博,产业齐全,自给自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病毒再厉害,只要传播不起来,迟早会停下。
但放眼全球,各国的反应却不尽相同。
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不愿轻易采取封锁措施,担心经济遭受重创;
自身生产力不足,严重依赖金融和消费的国家则是不敢封锁,害怕引发系统性风险;
而更多的国家则是想封锁却无力执行,最终只能无奈地选择“躺平”。
更有不少官僚体系为了自身的利益,还在顽固地宣称病毒只是一种小感冒,吃点退烧药就能解决问题。
然而,随着感染人数的急剧增加,必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呼吁采取强力封锁措施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某个临界点到来,舆论的风向必然会发生压倒性的逆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