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今托陛下圣德,广开言路,召天下之士,议天下之政。”
“议政之规在《百家议政诣阙者规》中已有详尽说明,吾便不再赘述。今日皆为诣阙者言,烦请诸位遵循规矩,不可谈虚论寂,不可攻讦私德,讲说不得超过一刻钟……”
说罢,申时行便站到了一侧。
书生士子们没想到申时行的开场白竟如此简短。
放在往昔,由朝廷举办的这类多人集聚的活动。
仅仅是感谢大明皇家的列祖列宗,感谢皇帝圣德,都至少要讲上大半刻钟的时间。
其实,申时行写了足足一刻多钟的开场白,但几乎全被张居正删掉。
张居正注重实效。
此非礼仪祭祀,面对的又多是“离经叛道”之人,一些虚礼之言,说而无用,不如不说。
……
很快。
一名身穿长衫的中年儒士走上了议政台。
他站在议政台中央,高声道:“吾本为东淘精舍书院的夫子,吾以为:盖刑因恶而用,恶因无教养而生,苟养之有道,教之有方,则衣食足而礼义兴,民自无恶矣,刑将安施乎?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而今刑罚过苛,关闭天下民间书院、禁止生员言政,更是摧折言论、闭塞朝廷耳目之举……”
这位夫子,显然是典型的崇古派。
他高捧尧舜时代之政,抨击当下刑罚过苛,不该封禁民间言论。
紧接着,又走上来一位青年书生。
“由一身之孝弟慈而观之一家,由一家之孝弟慈而观之一国,一国之中,未尝有一人而不孝弟慈也。吾应信人性之善,对民欢欣爱养,久之,则天下刑罚可废矣……”
这位书生,大概率是罗汝芳的弟子。
他认为可用性善归仁取代严苛的法令,以此达到治世的目的。
随后。
支持儒释合流治国的,倡导以谈禅论庄改造世人的,主张讲学治民、改伦理纲常治国的书生士子不断走上议政台,发表学说政见,并以此反对封禁民间书院,禁止生员议政。
……
约一个多时辰后。
诣阙者们发表完政见主张,提出对封禁民间学院、生员禁止议政的看法后,话语方向转向抨击时政。
言辞逐渐变得激烈犀利起来。
有人称:朝廷应立即废除诏狱,废除宦官干政,以宽仁之治,还天下一片清明。
有人称:地方官员胥吏贪墨严重,蛇鼠一窝,误国害民,当下之考成法使得他们苛治于底层百姓,流民不断增多,理应重置改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