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采访邀约。
下午两点。
周若琳带着一名摄像师来到了三江高级中学。
她已经把沈秋山的情况跟领导做了汇报,领导也觉得这个新闻选题不错,便让她做一期采访看看效果。
王广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热情地接待了周若琳。
寒暄了几句之后,周若琳直奔主题:“王校长,我听说咱们高三年级有一个大龄借读生,他在模拟考试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半数学生。”
“我想见一见他,跟他聊几句,您看方便吗?”
听到这里,王广庆立即反应了过来,原来人家是冲着沈秋山来的。
不过,王广庆却有些犹豫,他不确定这件事曝光之后对学校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是正面影响还好,万一是负面影响的话,他这个校长搞不好还会受到上面的批评。
“王校长,是这样的。”
“我在做一期探讨教育多样化的专题节目,三江高级中学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您是一位很有魄力的校长,敢为人先,敢于打破常规,一会儿也需要您谈一谈,这次尝试的思路和三江高级中学的教学理念。”
周若琳接触过太多类似王广庆这种领导的,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这次采访,她的主要目标虽然是沈秋山,但是王广庆这个校长也必须露个脸,还要给他一个刷政绩的机会。
而周若琳已经帮他想好了。
教育多样化,打破常规,尝试新的模式……
这些词都可以扣在王广庆这位“有魄力”的校长头上。
王广庆手指有节奏的在办公桌上敲了敲,他还在默默斟酌着其中的利弊。
而周若琳的话倒是让他想到,周一去市里开会时,领导发言里提到的“三个化”。
教育多样化、教育灵活化、教育个性化。
但这种所谓的教育变革其实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不过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只要是高考制度没有颠覆性的改变,那么当下的教育模式就不会真的发生什么变化。
但口号还是要喊的,面子工程也要做一做。
在这种大前提下,王广庆觉得沈秋山这个事的确可以拿出来聊一聊。
何况,这次考试沈秋山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还有上次的那个英语词汇量大赛,沈秋山也起到了大鲶鱼的作用。
“可以,我让人把他叫过来。”
王广庆当即给徐德才打了个电话,把事情简单的说了一下。
等他放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