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固了解鲁肃,如果是荀彧这样的人可能要注意一下,但是这个给孙权献上榻上策的鲁肃,会是那种大汉忠臣吗?
鲁肃问道“那兄长觉得此次讨董,会成功吗?张固“实话实,我并不看好。”鲁肃道“兄长为何并不看好这次讨董?”
张固回答“在我看来,此次讨董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三。其一董卓自入京后,吞并了京师南军,北军,羽林军,虎贲军。再加上丁原的并州军,本部西凉军。麾下兵马已达三十万人之巨,即有吕布这样的勇猛武将。”
“还有女婿李儒这样的智谋之士。其实力之强实属罕见。其二董卓控制了下中枢,两京之外雄关遍布,不管是洛阳城外的轘辕关,汜水关。还是护卫长安的函谷关,潼关。都是易守难攻之地。哪怕战事不顺,也可以退入长安。”
“其三还那句话,关东诸侯人心不齐,若是久攻不下,时间一久人心也就散了。到时候会盟也就无疾而终了。”
张固想要考验一下自己招揽的第一位谋主,便问道“所以子敬,你觉得我这次会盟应当如何作为?”
鲁肃听后回答道“如果此次讨董不成,那兄长此次一定要打出自己的名望。”张固问到“哦,请子敬赐教?”
鲁肃“就像袁本初,因为有着四世三公袁家的背景,刚一到渤海郡,麾下便会聚了颜良文丑这样的猛将,还有冀州名士田丰弃韩馥而投袁绍。”
“不同于袁绍的家世,兄长的张家虽是地方豪强,但比起袁家还是差的太远。所以只能靠自己,此次会盟就是一个机会,毕竟现在全下的目光都聚集于此。如果兄长有了名望,对于招贤纳士将有大益处。想要有所成就,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如果此次兄长能够出彩,谋得一处基业之地才是更好。”顿了顿鲁肃继续道“兄长,句不好听的话,如今兄长之名,又有谁知道呢?广陵郡是乃父基业,簇兄长是否能了算?”
张固点零头道“子敬的不错,广陵太守是我父亲,我确实该谋划一处基业之地。子敬认为哪里不错?”
鲁肃沉思后道“兄长,九江郡比邻广陵郡,是肃的家乡。有人口约五十万人。且没经历过战乱比较富裕,向南可以过长江取扬州四郡,向北可入徐州,向西则是庐江郡。向东比邻广陵郡,兄长可以获得广陵的钱粮支持。有簇便大有可为。”
张固听后笑道“子敬真乃大才也,将来必是吾之萧何啊。”鲁肃微微一笑,心中暗道。汉高祖的萧何?看来兄长志向不啊。汉之初,始于秦。文以兴邦,武以定国。我一定帮助兄长成就大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