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天子亲戴上三重冠,百丈金碑钓世家
当天,李昭以大汉内忧外患之际,担心鲜卑、南匈奴、乌桓三族勾结从并州南下,对司隶帝都洛阳造成威胁,愿意替天子镇守北疆,请封边郡太原郡守、雁门郡守,挡住南下异族,另外要再捐出一亿钱助天子补充国库,助朝廷募集大军的消息便快速在洛阳城中传开了,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不论是世家、豪族,乃至洛阳百姓皆是震动,无不对李昭以及李氏大加赞赏。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此事气节颇强。
本身放弃洛阳荣华富贵与权势,请镇边疆,便令人赞叹!
更不要说是值此大汉危急存亡之秋之时。
鲜卑、乌桓、匈奴三族若是勾结南下,那便是石破惊天之势,李氏自然当首当其冲,会有被践踏的粉身碎骨危险。
但是,李昭没有迟疑,欲带着李氏镇守雁门、太原,这便令人震撼了!
更不要说,李昭竟然再捐献一亿钱入国库,为大汉筹备军队,以对抗内忧外患的大汉!
可以说,在颇为注重名声与气节的大汉。
李昭朝堂的举动,令人振聋发聩,令人无不倾佩气节!
洛阳的世家、豪族,百姓们轰动,就算是平常羡慕嫉妒李昭的,这次也一点也喷不了。
而如郑玄、蔡邕、卢植、马日磾等一众大汉有名的大儒本就因为李侯纸对李昭颇为欣赏,再次对李昭、李氏因为此事而激动,大加赞赏起来。
郑玄当着数十员学生的面,挥毫写下一篇,接下来十数年都被天下人津津乐道的文章,以赞其事:
《并州忠义赋》
惟大汉光和六年,岁在癸亥,季春之月,并州牧守陇西李氏昭,膺天命而镇北门,捐亿钱以纾国难。玄闻而慨然,援笔以颂其德。其辞曰:
猗欤李侯!
应龙骧于陇右,秉忠贞以卫汉庭。
值胡马南窥,阴山云扰;鲜卑北峙,雁塞风惊。
乃请长缨,愿守太原之险;更捐私帑,誓补司隶之倾。
昔卫青出塞,七伐匈奴,未闻输财佐国;霍嬗从征,三绝大漠,岂若散粟济民?
今君兼文武之略,踵先贤之迹,可谓“国之柱石,民之蓍龟”矣!
若夫李氏之门:
祖述皋陶,世载其德;族兴陇西,代有英杰。
昔李广射石,威震胡儿;李敢摧锋,气吞朔野。
今昭承先志,更拓新猷:
李侯之纸,弘文教于四海;铸并州之甲,屏王畿于九重。
昔孔子曰:“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