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这无可厚非。
但绝大部分国营引进后,没起到拉动生产改进的效果,最后被荒废被私营企业分了家,逐渐适应了市场,按照市场规律发展起来才是事实。
税务看得太多了。
商州那么个地级市都有无数案例。
在京城这种事,光是想想宫斗剧的烧脑模式,就觉得要躲远些。
大学生们都看愣了。
国营厂这会儿还都是很牛逼的铁饭碗,尤其这种京沪粤的一线大厂,绝对不会像三线工厂那样自生自灭,全都自认为绝对会被兜底,怎么都不会被放弃,金饭碗永远不会掉。
他们毕业能来这类厂都绝对是祖坟冒青烟,基本都是给本地子弟才有机会。
结果老大真是一点都不贪恋跟庞然大物的合作,附加条件超出了自家认可立刻放弃。
绝不恋战!
沈翠月反正满意得不行,抱着文件夹,挺着胸脯马上跟着走。
他们才连忙跟上,下巴也昂得很高。
结果让卫东这种做派,更彰显他是有倚仗的。
造纸厂的话风立刻软下来:“合作有很多方式嘛,可以再沟通下,你总归是要在北方开产线的是不是?”
让卫东想了想点头:“但我们那产线真的很简单,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把几台设备发过来,您照着看了都能请人做,这玩意儿真的不难生产,难的是怎么降低成本还要能卖出去,实际上我的主要销售并不指望供销社,那只是个让全国人民只要想买,都能立刻买到的选择,我们的销售是靠这些……”
抬手指了指站在旁边的白衬衫们。
虽然是很普通的西装衬衫,六位大学生却觉得仿佛是军装那么庄严,恨不得齐声高喊是的!
当然那有点傻逼,所以全都拼命站直了挺起胸膛。
连拥有几万家供销社的供销系统都可以不在乎,却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三军用命、肝脑涂地啊。
三四十年后的供销社,不是国家兜底早就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销售模式代差给让卫东带来的信心。
造纸厂却想的是你特么倚仗是有多硬,比供销总社还牛逼。
更客气:“我们也是接到任务才做这个先进产品,你反正都要开分厂,把这接过去配合生产,至于是哪台机器产得多点,也不重要对吧,重点是让投资不浪费,你也能获得更多支持不是?我们这可是好几个部委都支持的项目。”
真二十来岁,站直了绷紧胸膛的年轻人,头脑一发热估计就信了。
让卫东甚至脑海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